BLOG POST

               
國立故宮博物院自今天(6日)起推出「她—女性形象與才藝」年度院慶特展,要帶觀眾看遍自唐宋至今,在男尊女卑傳統文化壓抑下,依舊散發光彩的女性身影,以及她們在藝術史上留下的書法、繪畫及緙繡成就。 「她—女性形象與才藝」特展精選71組件故宮院藏精品,分為「群芳競秀」及「女史流芳」兩大單元。「群芳競秀」以宏觀角度,依序展出五代到近、現代的繪畫,展現各朝代對女性不同的審美標準,展出的作品包括國寶級的宋李公麟展現唐代女子豐腴之美的〈畫麗人行〉、描繪命運多舛宋朝兩后之〈宋人 徽宗后 欽宗后半身像〉、描繪後宮嬪妃百態,堪稱仇英晚期歷史故事畫精絕之作〈漢宮春曉〉,以及明四大家唐寅之〈畫班姬團扇〉、〈陶穀贈詞圖〉等。 至於「女史流芳」單元展出女性藝術家作品,如趙孟頫妻管道昇以楷、行、草三體(雜體書)書寫的〈致中峰和尚尺牘〉、仇英之女仇氏杜陵內史畫風精工秀麗,無一絲媚俗氣的〈畫唐人詩意〉等精彩作品。 「她—女性形象與才藝」特展自即日起到12月27日,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展出,歡迎參觀。 出處:YAHOO
MORE
               
故宮文物當年由國民黨帶來台灣,日前引發故宮國寶所有權歸屬疑義,院長吳密察今天在立法院明確表示,當年是黨國體制,故宮國寶理應屬於中華民國。又有泛綠立委質疑故宮文物欠缺台灣近代收藏,無法在地化,又欠缺國際化。吳密察細數,國寶從清宮舊藏到南遷來台的過程及歷史,台灣的地位從明代、清代、民國初年、到台海兩岸的歷史發展都不同,但是故宮的文物在歷史背景中具普世價值,如何打造一個具普世價值的故宮成為努力的目標。 吳密察表示,故宮的文物很難定位為一個國家或地區,應該用更大的視野看歷史的發展,故宮具普世價值,這樣才能接軌國際讓外國人士了解。對於故宮文物的歸屬,吳密察也不認同大陸所主張台灣是代管文物,更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財產。 故宮院長吳密察今天到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答詢,表示會將故宮打造既本土、又有國際性,具普世價值的故宮。記者潘俊宏/攝影 新聞來源:聯合報  
MORE
               
▲四場秋日歌仔調 十月蘭陽博物館粉墨登場。(蘭博館提供) 四場秋日歌仔調十月蘭陽博物館粉墨登場。「二O二O蘭博四季音樂節-秋日歌仔調」十月十日起至十月三十一日止,在蘭陽博物館大廳演出。此季「秋日歌仔調」呼應年度策演主題:「漂浪-我們的移民之歌」,邀請國家登錄為重要傳統藝術保存團體及宜蘭在地優秀戲曲團隊,包括:原汁原味本地歌仔「壯三新涼樂團」、本地歌仔新編劇目「結頭份滾歌仔團」、傳統精緻歌仔戲「台灣戲劇館歌仔戲傳習班」及北管戲曲經典傳承「漢陽北管劇團」等不同類型戲曲團隊的相互爭鳴與輝映。歡迎大家在秋高氣爽的好時光,造訪蘭博地景音樂廳,一起尋找記憶中的歌調! 這周六首先登場是「本地歌仔」代表劇團-「壯三新涼樂團」,帶來經典小戲「桃花過渡」及「山伯英台」著名折子「遊湖賞花」;接續由「結頭份滾歌仔團」,以本地歌仔形式演繹舊戲新編喜劇「陰錯陽差一家親」;「台灣戲劇館歌仔戲傳習班」以傳統精緻歌仔戲形式,演繹西方童話故事改編劇目「人魚公主」以及口述野台歌仔戲故事改編的「呂布與貂蟬」;最後壓軸由「漢陽北管劇團」,帶來臺灣北管的西皮戲新路戲劇目「三進士」中折子戲「八珍湯」。 館長陳碧琳表示:二O一四年起蘭博嘗試以「地景音樂廳」精神策辦「蘭博四季音樂節」,六年來已辦理超過一OO場音樂會。在現今人手一機、資訊的傳遞與時間競速的時代,許多珍貴的事物正以驚人的速度急遽消逝中。歡迎大家在「秋日歌仔調」的唸歌說白與絃仔聲中,看見文化資產保存、社區傳承、官方培植及民間專業劇團傳統藝術,在傳承與創新等多元面向發展下,傳統戲曲在宜蘭開枝散葉的豐碩成果。 演出時程表:十月十日壯三新涼樂團、 十月廿四日結頭份滾歌仔團、十月廿五日台灣戲劇館歌仔戲傳習班。台灣戲劇館三十周年,十月三十一日漢陽北管劇團,演出時間均在下午二時至下午三時。籲請對歌仔戲有興趣的民眾前往觀賞。 新聞來源:台灣新生報
MORE
               
▲南院的馬拉松慢跑,在故宮黃永泰副院長(中)等人鳴槍後起跑。(圖/故宮南院提供) 記者陳惲朋/嘉義報導 受新冠肺炎影響而延期的2020故宮南院馬拉松慢跑活動,今(3)日一早6點,終於在南院北側的慶典花園,由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黃永泰與法務部次長蔡碧仲鳴槍後,超過3000多位馬拉松愛好者共迎晨曦,場面熱鬧的慢跑在南院美麗園區。 故宮南院去年518博物館日首創「博物館馬拉松」慢跑,讓選手們一起在佔地70公頃的南院優美景觀園區慢跑,並沐浴、悠遊在美麗動人的夕陽景色,讓跑者喜歡、感動而轟動馬拉松界。 今年的路跑活動,雖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延至中秋節連假期間舉行,南院另類思考的刻意將馬拉松活動改為「早鳥」提案,不只將馬拉松慢跑活動改在清晨舉行,讓跑者在旭日東昇時,迎著晨曦舒適愉悅的領略跟去年不一樣的南院之美;並且特別開放園區提供選手們前一天晚上,就在南院園區內擕家帶眷的搭帳篷夜宿,讓夜裡的南院園區充滿親子家庭歡樂與溫馨。 ▲南院馬拉松慢跑,在故宮黃永泰副院長等人鳴槍後起跑。(圖/故宮南院提供) 南院同時也在國人快樂迎接中秋及國慶連假時,辦理亞洲藝術節「蒙古月」展,即日起到11月1日前,南院大廳上就可以看見來自大漠的蒙古包,遊客無需遠赴蒙古,就可以感受濃濃的大漠塞外風情。 南院表示,「蒙古月」展除有動態表演與靜態講座外,在蒙古文化體驗區內,提供蒙古四大部族服飾體驗、傳統童玩羊踝骨彈射、奶茶製作、蒙古包搭建、蒙語體驗、曼陀羅彩繪、吉祥結編織等文化體驗課程,歡迎闔家親身感受不一樣的蒙古文化。 ▲南院的馬拉松慢跑,在故宮黃永泰副院長等人鳴槍後起跑。(圖/故宮南院提供) 新聞來源:今日新聞NOWnews
MORE
               
離開花蓮前,拜訪的最後的景點是七星博物館,因為裡面一定有冷氣。八月中午的暑意,令人只想躲進冷氣房裡。當我們抵達時,橋下有遮蔽的停車場已經全滿,還好順利在附近找到樹蔭位置。走進博物館的這段路毫無遮蔽,進入博物館前發現請戴口罩的標示,我身上有口罩,老公折回車上拿,戶外實在太熱,我們馬上閃入博物館中,但見遊客魚貫而入,認真遵守戴口罩規定的好像只有我們耶。  拜訪七星柴魚博物館。 七星博物館介紹柴魚由鰹魚製成,鰹魚為花蓮水產大宗,「花蓮文獻」中記載:每逢孟夏,其魚大至,一網可收二萬餘斤之魚。七星柴魚博物館是早年的柴魚工廠,二十多年前,余宗柏與好友從三棧來到了漁業盛豐的花蓮七星潭,帶著一身的漁產製作技藝,專精的柴魚製作。當年一踏入工廠,便是一陣陣燻魚為兒的煙霧,建物低矮,高個需駝身配合,牆壁因煙燻而焦黑的斑駁,七星柴魚博物館當年是工人與魚車繁忙進出的榮景。 2017年發生一場無名火,燒毀部分廠房,重建後的博物館仍保留部分原址鐵條,原始建築的樓層高度的確低矮,比我的身高高不了幾公分,稍微墊個腳尖頭頂就會碰到天花板,比我高出許多的兒子行走其間,只能一直歪著脖子了。展館一樓主題是海洋生態教育,以海洋與漁業為主題,我們再度看到定置漁網捕撈過程展示。二樓是原始的低矮樓層,主題是黑潮賜禮:黑金產業文化。提供柴魚煙燻場景、柴魚製程及柴薪的展示、柴魚烹調應用等主題展示。三樓主題是好好吃魚,有多媒體互動區、魚種辨識遊戲等體驗活動。我們覺得三樓的空間總算沒有壓迫感了。四樓是需預約的手作體驗課程:刨柴魚。 七星柴魚博物館介紹。 這裡曾遭大火,有些是原始建築,有些是新建而成。 低溫燻培室。 這展區的樓層高度不高。 研究這些魚該怎麼玩? 柴魚需層層燻製。 三樓體驗區,這裡便是正常樓層高度。 水族箱裡有隻雙色草莓魚。 要很認真找才能看到。 展覽館旁邊是城鄉創生街區,邀集花蓮特色小農、個人手做工作坊,除了一處很大的伴手禮選購區,其他小店區開的不算多。老公自然與雙胞胎進入伴手禮區,女兒先出來,赫然發現洗手間外面牆壁上的字樣很有趣,王美不是網美,但是在七星柴魚博物館,因為廷大師的指導,參訪記憶點變成來拍網美照。 廷大師示範拍照。 廷大師幫我拍照,我只好再度承認,每個人心中都有個網美,只要時間地點對。 老公與兒子覺得這個採買很優。 花蓮的海洋太藍。 啟程時就先開了漁夫子,大家一致稱讚很好吃。 七星柴魚博物館 地址:花蓮縣新城鄉大漢村七星街148號 電話:03-8236100 新聞來源:U值媒 
MORE
               
乍看是雕像,卻能秒變一疊疊紙?中國藝術家李洪波顛覆一般人對雕塑想像。(曹婷婷攝) 乍看是雕像,卻能秒變一疊疊紙?中國藝術家李洪波顛覆一般人對雕塑想像。(曹婷婷攝) 乍看是雕像,卻能秒變一疊疊紙?你看過會動的紙嗎?奇美博物館全新特展《紙上奇蹟2-無所不彈》將於10月1日中秋連假登場,透過展出國內外8組參展藝術家、超過200件作品,引領民眾看見紙張也能翻筋斗、咬人,如何從2D平面到3D立體動滋動滋「活」起來。 奇美博物館2016年曾推出《紙上奇蹟》摺紙特展,回響熱烈,在民眾殷殷期盼下,今年10月《紙上奇蹟2-無所不彈》特展終於登場,堪稱是「摺紙展」延伸版,在「摺」的基礎上,加入「切割、黏貼、擠壓、翻轉、推拉」等紙上技藝,呈現紙張從靜態到動態、平面到立體的神奇變化。 《紙上奇蹟2》總計展出逾200件作品,也有各種體驗區歡迎民眾親自動手感受紙的魅力。(曹婷婷攝) 《紙上奇蹟2》總計展出逾200件作品。(曹婷婷攝) 此次共邀請國內外8組參展藝術家,包括美國立體書大師「大衛.卡特」、日本紙藝達人「中村開己」、台灣紙藝界翹楚「洪新富」、改寫雕塑語彙的中國藝術家「李洪波」、法國立體書人氣新銳「阿努克&路易斯」、德國紙藝工程師「彼得.達門」、丹麥塗鴉鬼才「記住我的名字」、台灣潛力新秀「半隻羊立體書實驗室」。 《紙上奇蹟2》總計展出逾200件作品,以四大單元呈現,包括「一張紙,彈起無限可能」、「彈技術:掀開立體書的秘密」、「彈樣態:紙張變身術」、「彈創意:大師奇思妙想」。每件展品都有令人驚喜之處,例如暗藏機關的紙玩具,只要伸手觸碰或捏壓,紙玩具就會彈跳、翻筋斗或咬人;看起來堅硬無比的雕像竟會伸縮扭曲,原來是紙藝與創意的加乘魔法。 《紙上奇蹟2》總計展出逾200件作品。(曹婷婷攝) 展場設計也充滿亮點,包括把「紙藝家工作室搬進展場」,以洪新富、中村開己為代表,讓民眾透過工作室貼近藝術家創作。另還有「七大互動體驗區」,特別設計大量且豐富多元互動空間,讓遊客可以觸摸翻閱立體書、操作紙機關及紙玩具,還能現場DIY創作,更有藝術家設計的APP互動遊戲。 另也推出「拍照打卡視覺盛宴」預計將成網美拍照打卡熱點,別以為這些神奇紙藝只有藝術家才做得出來,「大師教學分享密技」邀請立體書大師大衛拍攝教學影片,短短5分鐘就讓民眾掌握紙張平面到立體的要領,跟著大師輕鬆完成作品。 奇美博物館表示,每次特展都希望打破一般慣有思維,提供耳目一新觀點,在逛博物館時都能找到樂趣。配合特展,館方也舉辦各類學習活動,首度為長輩推出創齡學習課程,擴大服務對象。《紙上奇蹟2-無所不彈》展期至明年6月15日,全票300元、優惠票250元、雙展套票(常設展+特展)特價380元。 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MORE
               
奇美博物館紙上奇蹟特展,展出國際紙藝名作。記者周宗禎/攝影 「紙,沒有極限!」奇美博物館今天推出全新特展「紙上奇蹟2-無所不彈」,10月1日中秋連假登場:有卡片彈出立體建築、書本跳出3D世界;紙玩具暗藏機關,一觸碰就「活起來」,石膏雕像是紙做的可以伸縮延展「變魔術」,引領民眾看見紙張如何彈立、彈開,如何從2D平面到3D立體,如何「活」起來。 這項特展是在摺紙的基礎加入「切割、黏貼、擠壓、翻轉、推拉」等紙上技藝,呈現出紙張從靜態到動態、平面到立體的神奇變化。此次共邀請國內外8組參展藝術家,包括美國立體書名家大衛.卡特、日本紙藝家中村開己、台灣紙藝名家洪新富、中國藝術家李洪波、法國立體書新銳阿努克&路易斯、德國紙藝工程師彼得.達門、丹麥塗鴉鬼才「記住我的名字」、台灣新秀「半隻羊立體書實驗室」。 「紙上奇蹟2」總計展出逾200件作品,以四大單元呈現,包括「一張紙,彈起無限可能」、「彈技術:掀開立體書的秘密」、「彈樣態:紙張變身術」、「彈創意:大師奇思妙想」。每件展品都有令人驚喜之處,例如暗藏機關的紙玩具,只要伸手觸碰或捏壓,紙玩具就會彈跳、翻筋斗或咬人;看起來堅硬無比的雕像竟會伸縮扭曲,原來是紙藝與創意的加乘魔法。還有五花八門的立體卡、立體書,在打開瞬間彈出變幻無窮的天地等。展覽也同步露出創作者珍貴手稿及近20支影片,希望透過手稿及動態影像的輔助,讓民眾輕鬆理解更多作品細節與藝術家的想法。 展場還以洪新富、中村開己為代表,讓民眾透過工作室更貼近藝術家的創作過程。並有「七大互動體驗區」,體驗紙藝從靜態到動態的過程,感受其奧妙之處,特別設計大量多元互動空間,遊客可以觸摸翻閱立體書、操作紙機關及紙玩具,還能現場DIY創作,更有藝術家設計的APP可以互動遊戲,歡迎民眾每一區都體驗看看。 館方還推出「拍照打卡視覺盛宴」,營造立體書情境展區、搞怪塗鴉展區等場景。還設置6座放大5至8倍的大型立體書,讓民眾清楚看見立體書開闔間過程。並邀請立體書大師大衛拍攝教學影片,短短5分鐘就讓民眾掌握紙張平面到立體的要領,跟著大師輕鬆完成作品。 奇美博物館表示,展期至明年6月15日,全票300元。詳細內容及售票資訊在官網。 奇美博物館紙上奇蹟特展,看起來堅硬無比的雕像竟會伸縮扭曲,原來是紙藝與創意的加乘魔法。記者周宗禎/攝影 奇美博物館紙上奇蹟特展,展出國際紙藝名作。記者周宗禎/攝影   奇美博物館紙上奇蹟特展,展出國際紙藝名作。記者周宗禎/攝影   奇美博物館紙上奇蹟特展,看起來堅硬無比的雕像竟會伸縮扭曲,原來是紙藝與創意的加乘魔法。記者周宗禎/攝影   奇美博物館紙上奇蹟特展,看起來堅硬無比的雕像竟會伸縮扭曲,原來是紙藝與創意的加乘魔法。記者周宗禎/攝影   奇美博物館紙上奇蹟特展,看起來堅硬無比的雕像竟會伸縮扭曲,原來是紙藝與創意的加乘魔法。記者周宗禎/攝影 奇美博物館紙上奇蹟特展,看起來堅硬無比的雕像竟會伸縮扭曲,原來是紙藝與創意的加乘魔法。記者周宗禎/攝影   奇美博物館紙上奇蹟特展,展出國際紙藝名作。記者周宗禎/攝影   奇美博物館紙上奇蹟特展,展出國際紙藝名作。記者周宗禎/攝影 新聞來源:聯合報
MORE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2020亞洲藝術節「蒙古月」活動,現場有蒙古服飾供民眾換裝體驗。(呂妍庭攝)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2020亞洲藝術節,今年以「蒙古」為主題,呈現一連串當地文化體驗、藝術展演等內容,為讓國人從多元角度認識蒙古,南院不但把蒙古包搬進博物館,還要舉行戶外那達慕盛會,讓民眾不出國也可以感受到濃濃的異國風情。 26日南院舉辦蒙古月開幕儀式,以蒙古舞蹈表演揭開序幕,故宮院長吳密察、蒙古駐台北烏蘭巴托貿易經濟代表處表代羅扎亞、嘉義縣長翁章梁等來賓,各拿一條「哈達」象徵祈福,羅扎亞更全程以蒙古族語致詞,歡迎國人到南院來感受台灣歷來最大、最精彩的蒙古文化活動。 吳密察說,南院自2017年起舉辦亞洲藝術節,帶領民眾體驗亞洲豐富多元文化,今年在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及駐台北烏蘭巴托貿易經濟代表處協助下,搭配故宮「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推出蒙古月系列展演和活動,相信人氣會持續帶動。 吳密察說,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入館人數少很多,但解封後人數大增,估計南院全年人數不會比去年少,並再度重申「故宮南院不是北院附庸,我們將南院翻轉過來了。」 羅札牙則說,雖今年因疫情中斷往來,仍歡迎大家來南院參觀,增加對蒙古的熟悉感,等疫情過了,再到蒙古玩,實地感受蒙古的歷史文化、生活風俗及宗教信仰。 為衝高人氣,故宮祭出優惠好康,包括9月27日世界觀光日、10月10日國慶日、17日台灣文化日,故宮南、北兩院都開放民眾免費參觀。 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MORE
               
記者黃村杉/新北報導 十三行博物館將於10月17日至18日辦理一系列兼具知識性與娛樂性的精采活動,不但可以體驗史前技能、親臨考古遺址還有機會到博物館住一晚。9月29日10時起開放「考古遺址踏查」、「夜宿博物館」線上報名,考古迷們請把握機會! 十三行博物館指出,「國際考古日」為每年10月的第3個週末,全世界各個考古研究機構、博物館、學院系所都會辦理發掘現場觀摩、古人cosplay、歷史事件場景巡禮等活動響應。 十三行博物館表示,辦理國際考古日的目的,就是要讓更多人愛上考古、加入守護文化資產的行列。因此自106年第一次辦理至今,每年都推出不同的「新梗」吸引大家參加,讓原本被認為冷冰冰的考古知識,變得有「熱度」。 每次必定秒殺的「夜宿博物館」活動,這次特別安排夜遊新北考古公園活動,由專業劇場演員扮演「史前十三行人」帶著大家闖關挖糖果,極具考古冒險及萬聖節氣氛。住宿地點包括博物館二樓常設展與特展室,想要挑戰自己膽量有多大的朋友,可以選擇在仿製的墓葬旁過夜。想走「溫馨路線」的親子,一定要試試躺在「山水八里」特展觀音山與淡水河包覆的環景中,感受在水面上睡覺的奇妙經驗。 除了有趣的夜間活動,白天行程也很動感,「考古遺址踏查」將帶大家走進位於八里污水廠區內,平常不對外開放的國定十三行考古遺址,機會難得。大家在踏查過程中不妨多多觀察四周的地表,千年前的考古標本也許就在您的腳下! 「史前技能」活動除了經典的取火、煉鐵、狩獵、墓葬等體驗之外,愛美的朋友們,千萬別錯過「貝類飾品DIY」工作坊,製作具有史前風格的手環與耳環。見識貝殼這種歷久不衰的裝飾材料,為何從數千年前的石器時代一直到現代,無論小孩、大人、女性、男性都愛它,永遠都不會退流行! 新聞來源:台灣好新聞
MORE
               
「故宮創客魔幻列車」今年首度開進彰化,25日故宮數位教學團隊到彰化民靖國小,透過數位教材與豐富的歷史課程,帶領小朋友探討認識故宮國寶,民靖國小校長李瑞緻說,全校有去過故宮的小朋友僅有3位,利用科技突破空間與城鄉的距離,讓小朋友在家鄉就能一圓故宮夢。 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故宮創客魔幻列車」已經開辦三年,走訪各縣市偏鄉城鎮、花東離島、非山非市地區等國小,作為巡迴教學活動熱點,至今已到訪近百所學校,以故宮珍藏文物作為範本,利用生動活潑的學習方式,打開孩子對歷史文物的興趣。 教學團隊以故宮清-康熙繪本《海錯圖》為範本,讓孩子了解海洋生物圖譜,並結合雷射切割、結構設計、印刷原理,設計出的微型印刷機體。(吳建輝攝) 四年級的柯竣耀說,這樣的上課方式很有趣,希望將來有機會可以到故宮,去學到更多歷史知識。(吳建輝攝) 力新國際行銷經理謝清佑表示,利用AI影像辨識文物教學機器人,加深孩子對歷史文物認識,今指導學生雷射切割及3D列印技術,搭配Scratch程式設計文物遊戲、VR虛擬實境悠遊博物館等課程融入,與第一線的教師們對談交流,扎根新世代孩童的美學教育。 民靖國小校長李瑞緻表示,透過國寶STEAM教育,讓歷史不再死板板,透過有趣活潑的實際操作,了解先人智慧,歷史文物等,也讓從未接觸過故宮的孩子們,打開孩子對歷史、文化、藝術等興趣,進一步探討連結,挖掘更多家鄉歷史,讓他們更喜歡在地、認同自己。 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MORE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占地20公頃,擁有廣闊的戶外空間,加上園區鋪面完整,很受親子及銀髮族群遊客的喜愛,為了提供更多元遊憩體驗及方便遊園,文化局引進電動遊園車,今天試車,造型可愛,遊客爭相拍攝,將在中秋連假啟用。 文化局指出,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是台南市最大的國定古蹟,由於園區廣闊,不少遊客反映可以設置遊園車接駁導覽,文化局考量後,決定順應民意,從10月1日起,引進遊園車,先試辦3個月試水溫。 目前規畫每30分鐘行駛一班,遊園車車資為50元,目前優惠價30元,行車路線由入口廣場沿山仔頂大道,經宮之森圓環、八田水池,繞行彌四郎圓環後,順著巴爾頓大道回到入口廣場,在彌四郎圓環有設一處中途下車站,遊客可下車進入博物館參觀後,再持票到圓環搭車返回入口處。 山上水道博物館除了博物館區擁有珍貴的百年淨水設施及建築外,入口兩側的花園區及密林區,都是廣闊的戶外空間,日治時期,還是台灣最大的高爾夫球場,國民政府來台後,還曾被規畫成苗圃,樹種豐富,兼具文化及環境生態價值。 文化局表示,10月份正逢水道博物館周年慶,加上國慶煙火即將在台南舉辦,預計將湧入大批觀光人潮,希望透過遊園車加入,能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遊憩。 新聞來源:聯合報
MORE
               
十三行博物館「觀音山淨山趣X挖子尾淨灘趣」活動名額各30名,全程免費,線上報名期間為15日上午10時至9月20日下午5時, 錄取名單以線上抽籤方式決定。(圖/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考古跟環保很有關係!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將於今年中秋連假期間舉辦「觀音山淨山趣X挖子尾淨灘趣」活動,邀請大家在這個體重極度容易爆表的假期,兼顧環境清潔及運動健身。作為新北市首座獲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的博物館,十三行多年來致力於將考古知識結合環境議題,藉由不同時期人類利用土地的方式,反思現代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 淨山淨灘前,館方特別安排常設展導覽,讓參加者了解八里地區環境的變化。大家在博物館看到的獸骨、貝殼、碎陶片以及鐵渣,許多都是史前人製造的廢棄物。館方表示「古代的垃圾堆,到了現在就成了研究過去生活的考古素材!」,常設展入口處的「文化層」牆面,乘載著千百年來堆疊的脈絡,大家可以試著分辨牆上的物件中,哪些是古代垃圾、哪些是當代垃圾。 10月1日登場的「觀音山淨山趣」活動,將帶領民眾至國定大坌坑考古遺址進行環境清潔與文史導覽,遺址所在地位於觀音山麓,過去被人們視為風水寶地。民國60至70年代,因土葬以及採石業盛行,不但在地表留下廢棄物,也將大量地表下的史前遺物翻出地面。館方特別提醒,這些史前遺物是國家重要的資產,可別把它們當成一般垃圾帶走喔!10月3日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辦理的「挖子尾淨灘趣」活動,邀請大家在氣候涼爽的季節,騎著自行車到國定十三行遺址參觀,認識金屬器時期人類的生活環境。之後再到挖子尾海灘,清除沙灘廢棄物之餘,還可一邊欣賞淡水河口的美麗風光。(相關報導:限塑政策有效果嗎?環保團體用2019年ICC淨灘行動數據告訴你答案|更多文章) 十三行博物館「觀音山淨山趣X挖子尾淨灘趣」活動名額各30名,全程免費,線上報名期間為9月15日上午10時至9月20日下午5時,錄取名單以線上抽籤方式決定。完成淨山淨灘的體力勞動後,不妨到十三行博物館陽光廣場欣賞觀音山「月出」美景,渡過一個不一樣的中秋假期。更多資訊請至十三行官網或粉絲專頁查詢。 新聞來源:風傳媒
MORE
zh_TWChinese